本文转自:鹰潭日报
赵娜娜
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研学旅游,是塑造文旅新业态的重要方式,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,是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,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
以产品拓市场,激发研学旅游消费活力
一是开发主题多样的研学课程。立足地区资源实际,结合国家课程规定的学段目标,开发具有针对性、深度和特色的研学课程,形成主题多元、内涵独特、内容丰富的特色研学课程库。二是打造代表性强的研学基地。秉持主题鲜明、课程丰富、体验深刻、师资齐备、服务优质的原则,以文博机构、旅游景区等为依托,着力推动高品质研学基地建设,对同质化基地进行典型化改造,遴选出一批代表性强的研学基地,形成“群雁矩阵”效应。三是塑造特色鲜明的研学品牌。明确研学品牌的特色定位,做好品牌名称、标识、口号等的策划与设计。加强研学品牌的宣传推广,聚焦品牌形象和研学产品,策划研学品牌推介会、研学产品发布会等一系列营销活动。强化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,开展研学品牌共创活动,联合旅游达人、知名博主创作沉浸式体验短视频,构建多维度、场景化的研学品牌传播生态。
以管理促规范,促进研学旅游有序发展
一是加强标准建设,明确规范要求。制定行业标准,从准入标准、资质标准、产品标准、运行标准、内容标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界定,让组织机构有“标”可循、依“标”组织,促进行业规范化建设。二是细化监管责任,加强过程管理。明确监管职责,构建权责明晰的研学保障体系,完善监管常态化机制,强化动态监管与调控,从行业准入、活动安全、信用约束、组织实施等方面加强对研学旅游全过程、全要素的监督管理,加大对不良研学组织机构的处罚力度。三是畅通反馈渠道,完善评价体系。通过设立行业协会、研学反馈热线、微信公众号、信用档案等方式,开展质量评价和失信曝光,及时收集研学旅游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,引导相关机构提升运营水平,真正实现以评价促提高的目标。
以人才固根本,提升研学旅游专业水平
一是组建多元参与的产教融合联盟。根据研学活动主题,组建跨学科、跨领域的研学共同体,形成由行业专家、学校教师、研学机构从业者组成的研学旅游产教融合联盟,全方位汇聚研学旅游产教资源,引导研学机构与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共建研学人才培养基地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的有效衔接。二是大力培养实用型研学导师。研学旅游指导师兼具教师与导游的双重职能,既要善于研学辅导,又要善于旅行组织。采用“旅游企业+教育部门+社会组织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对旅游企业相关人员传授教育教学基本理论,对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开展旅游管理技能培训。筛选具备复合型专业技能的人才,鼓励其加入研学旅游指导师行列。
以联动聚合力,推进研学旅游全域发展
一是整合全域资源,构建互联互通的研学网络。根据研学主题,建立不同半径的研学资源圈,开发红色记忆研学游、乡村体验研学游、非遗研学游等多样化精品线路,以点串线、以线带面,有效整合利用区域研学旅游资源,打通上下游资源,健全配套综合服务,完善研学全产业链条,形成布局合理、互联互通的研学旅游网络。
二是加强部门联动,强化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。在市级层面成立由教育、文旅、交通等部门组成的专门领导小组,坚持市域统筹,构建上下联动、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,共享全域资源,加强协作配合,形成参与广泛、优势互补、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。
三是搭建交流平台,促进研学主体的深度互动。以研学平台为载体,通过开发优选研学小程序、组建研学行业联盟等方式,促进多元主体深度互动,实现学校、家长、研学机构与主管部门的低成本、高效沟通,优化研学经营团队,确保提供高质量的研学旅游服务。
综上所述,研学旅游发展需从产品、管理、人才、联动等多维度协同发力,打造优质产品,促进行业有序发展,提升专业水平,凝聚联动合力,才能持续释放活力,为文旅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(作者单位:中共寿光市委党校)
5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